绥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陈凯悦 郑歆诺)7月,湖南师范大学4支实践团73人赴邵阳绥宁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深入基层调研,服务乡村教育,关爱老年群体,推动地方文旅产业与非遗文化发展,以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助力绥宁县乡村振兴。
美育赋能乡村,文化帮扶绥宁
湖南师大赴花园阁村实践团、赴关峡苗族乡实践团、赴黄土矿镇实践团在绥宁开展兴趣支教活动,报名参加的孩子达370余人。每支队伍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用文化赋能乡村教育。
花园阁村实践团以美为导向,开设舞蹈、器乐、美术等美育课程。课堂教学以童趣为具体教材,尊重与保护孩子们的想象力,引导孩子们领悟艺术背后所蕴含的文化,激发孩子们感受美、欣赏美能力,启发他们对于艺术创新的表达欲望。由于教学基础设施有限,部分课程只能在室外授课,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便是炎炎夏日里实践团成员们全力以赴的最大源动力。
(花园阁实践团舞蹈课开课)
(小朋友正在上手工课)
关峡乡实践团开展金融知识科普兴趣课,让孩子接触到较为系统完善的金融基础知识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金融知识。课堂上老师们以历史早期的以物易物将学生们引入课程,通过生动的动画图案,向同学们展现了货币发展的历史,以及历代每一套人民币的样币图案和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
(主讲人在向学生们介绍各国货币)
黄土矿镇富有红色文化,黄土矿镇实践团便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以当地红色故事开展教学活动,讲述党史,培养孩子民族自豪感。
(党史课)
守护留守儿童,情系花园乡间
“这么热的天,辛苦你们呀,感谢你们帮我们反映问题!”博士服务团在花园阁村九组走访入户调研留守儿童时,陈奶奶紧紧地握住了队员的手。湖南师范大学赴绥宁花园阁村博士服务团对当地的留守儿童现状以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深度调研,摸清当地留守儿童情况,并深度关注、调研、总结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引导留守儿童树立自信、自尊、自强、自立的生活态度,倡导社会力量理解、尊重、关心、帮助留守儿童。7月14日至16日,博士团成员累计走访留守儿童家庭60余户,了解了80余名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情况、家庭经济状况和行为表现等反映心理健康情况的因素。
(博士服务团走访调研留守儿童)
同时,博士团成员与花园阁本科生实践团成员密切沟通、积极合作,力求优势互补。实践团将所掌握的关于花园阁村儿童的教育背景、性格特点、课堂表现等信息与博士团进行了分享,博士团联合实践团深度分析留守儿童的行为表现、性格特点以及成因,为实践团的支教工作提供了指导,共同在教育帮扶方面推进花园阁村乡村振兴。
(博士服务团与本科生实践团开展交流座谈会)
关爱留守老人,温暖夕阳之情
黄土矿镇实践团开展敬老院志愿服务活动。在敬老院中,实践团耐心聆听他们的过去,主动分享青春故事,为老人们精心策划带来一场精彩的表演。《东方红》《打靶归来》一首首革命老歌在黄土矿这片红色文化的土地响起,重燃老人们内心的激情。“弘扬志愿精神,关注老年群体。”实践团队长表示,希望能让老人们感受到我们的关爱与温暖,也希望有更多人能关爱乡村留守老人。
黄土矿实践团成员与老人合影
调研乡村文旅,助力产业振兴
花园阁村以打造“乡村旅游示范点”为定位,以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为抓手,以推动文旅融合为目标,但在以旅游促振兴的道路上仍任重道远。博士团对当地景点进行了勘察、对居民房屋建筑进行了摸排、对周边文创产品进行了调研,发现目前花园阁村存在房屋空间利用率普遍不高、文化同质化、特色不鲜明等问题。对此,博士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建议,一是做好“乡村新闻官”,讲好花园阁村故事,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推送花园阁村的旅游信息,提高本地乡村旅游知名度;二是盘活闲置资源,联合打造乡村旅游,鼓励农村居民采取股份制或联合经营方式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民宿和农家乐,遵循“保留特色、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节省成本”的原则,在美学设计中让房屋更贴近原貌;三是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开发周边文创产品,充分利用与高校联合的优势,开发花园阁村的特色民间手工制作、特色美食、民族服饰,打造当地乡村旅游特色品牌。花园阁本科生实践团则走访调研当地民宿、“嘉艺阁”画室、湖南稻禾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分析文旅融合视角下花园阁乡村旅游的发展实践和现实成效,从文旅融合视角甄别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融资渠道,宣传效果,资源利用,公共意识等方面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对策和建议,助力花园阁乡村旅游发展。
(花园阁实践团成员调研湖南稻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绥宁作为湖南省竹产业发展示范县,楠竹资源十分丰富,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竹子之乡”称号,目前正重点发展楠竹产业。花园阁村实践团对7家绥宁楠竹产业公司进行了走访调研。目前,绥宁县楠竹产业市场占有率较低,企业融资压力大、难度高,产业链依然不够完善。实践团成员计划采取数学建模等方式,对绥宁楠竹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借助科学有效的方法,完善七条主要产业链,促进绥宁县楠竹产业长足发展,推动政商合作,共同促进乡村振兴。
苗族作为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保留了许多富有特色的非遗文化。关峡乡实践团对绥宁文化馆、插绣传承人周元桃走访调研。据了解,绥宁的非遗文化资源丰富,但生产力低、制作技艺复杂,难以实现产业化。且插绣作品制作时间长、要求高、回报慢,在传承上困难重重。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实践团成员借助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插绣的销售与传承提出建议,借助多样的新媒体渠道营销推广,构建非遗互动平台,弘扬非遗文化,助力非遗传承。
(关峡乡实践团对插绣传承人周元桃进行采访并为插绣录制宣传视频)
进行常识教育,为百姓办实事
推广普通话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据悉,花园阁村民对于普通话的掌握和使用程度较为薄弱。花园阁实践团成员们面向村支两委、民宿老板、村内舞蹈队、导游、村民、全体学生及其家长开设了以“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进村入户,通过“一对一、点对点”的形式进行悉心指导,帮助他们提高普通话交流的能力。
(花园阁实践团对村民推广普通话)
此外,实践团以实际行动将安全教育“做深做实”。日前,团队已成功面向花园阁村民、学生开展了以“爱在花园、警在心间”为主题的安全系列教育活动。活动围绕“防溺水、防火灾、防地震”“食品安全、交通安全”“防电信诈骗”“防疫”七个内容具体展开,并力求理论、知识、操作、示范相结合的全方位指导。活动中,实践团由课堂落实到生活,帮助村民与学生们认识安全工作的必要性,切实提高了村民和学生们对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和行动的普及率,形成了全方位覆盖的安全态势,卓有成效地营造了“人人关心安全”的浓厚氛围,让安全意识真正扎扎实实地走入花园阁村人民的心中。
(花园阁实践团开展安全系列教育活动)
湖南师范大学赴绥宁县暑期社会实践队员们用师范仁道关爱乡村人文,用专业所学推动乡村发展,以团队联动助力绥宁县乡村振兴。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凯悦 郑歆诺
编辑:杨汐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wap.hnsnnews.com/content/2022/07/26/1156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