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一些地方对单位和干部进行政绩考核,只“考”不“核”,甚至既不“考”也不“核”,或草草开个“座谈会”作作样子,或匆匆发份《问卷调查表》,喊几个打上“√”走走过场。“评比”仅“凭笔”、“评奖”光“评讲”,考核变了味。
考核,是对一个单位和干部一年来的工作进行全面、系统、客观、公正地科学考查、审核,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推动工作和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考核要“考”也要“核”。政绩考核要突出科学发展导向。“考”,要看全面工作,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看解决自身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成效。“核”,要在“考”的基础上,对被考核单位和干部的述职报告、总结汇报材料等,逐项进行核对、核实、核准、核定,看写的是不是符合实际,看讲的是不是实事求是,是不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标准和要求,挤干政绩“水分”,提高政绩含“真”量、可信度,杜绝政绩上的弄虚作假;“核”,还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倾听群众呼声,让群众“打分”,充分发扬民主,提高考核的透明度。
考核既“考”又“核”,“考”出成绩和问题,“核”出真实和可信,恰如其分地做出考核结论,做到“评比”,凭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评奖”,凭符合科学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的政绩。唯有如此政绩考核,才能突出政绩考核的科学发展导向;才能克服政绩考核中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才能切实推动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转变;也才能有利于组织部门发现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好干部,正确选人、用人,发挥政绩考核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袁冰清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hnsnnews.com/content/2013/12/17/10445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