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大山深处最温暖的文化记忆
——中国传统古村落大园村解说词
2022-07-25 18:47:37 字号:

  这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因著名作家陶永喜先生的《天下大园》精致、简约、唯美的叙说,逐渐撩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以其独特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她那沧桑、厚重的窨子屋,清冽淳朴的乡风民俗,神秘奇特的稻草人公园,英武神奇的将帅传说,隐藏在大山深处最温暖的文化记忆,让人迷恋,受人追捧。

  这是一个最具典型意义的湘西南群居窨子屋村落。倚山而建,伴水而居,原生态的大园古民居,简约精致,淡雅中透出清新,如诗如画,如梦如幻,是国际电影大奖作品《那山那人那狗》的拍摄地,是火爆全国的真人秀娱乐节目《爸爸去哪儿3》的重要取景地。

  大园村位于湖南省绥宁县关峡苗族乡中部,距县城18公里,地处雪峰山南麓狭长的谷地中。古有湘黔古驿道主干线从村境内通过,并设有驿站;今有省道S221和武靖高速连接线从村旁穿过,省道S319从村中穿过,交通十分便利。大园村不仅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其古建筑群和苗族的传统文化保存也较为完整,2009年2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

  “湖南省历史文化名村”,2001年成为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4年3月11日被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评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14年6月入选“十二五”时期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村寨名录,2014年12月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大园村是全国著名的影视拍摄基地,拍摄过《那山那人那狗》、《战火童心》、《秋收起义》等多部影片和电视剧,央视曾多次到大园拍摄新闻和纪录片,有《今天姑娘我最大》、《绥宁人家的牛事》等等,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3》也以该村为主拍摄了一期节目。大园村村域面积6平方公里,山林面积4280亩,村庄占地面积300余亩,古建筑群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有8个村民小组,360户1340人,该村是一个古老苗族村寨,主要产业以旅游和农业为主。2016年入围第二届湖南最美少数民族村镇20强候选名单。

  大园三国时为吴、蜀的交界地带,诸葛亮曾率领40万大军驻扎大园,蜀军的将士都感觉就像驻守在一座大园子里,有一种安全感,当时就开始有人称其为“大园”。北宋时期,紫光禄大夫杨光裕厌烦了长期的征战杀戮和朝廷的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决定辞官归隐,从城步县的都梁赤水迁居莳竹县关峡大园,其后代主要居住在大园村的“万里”和“大园”两个地方,其寓意是万里之地在脚下,不争“天子”家园大,族人共享大团圆,有一横乃天,去一横乃大,“大园”于是变成天下大园。

  大圆古苗寨坐南朝北,背靠后龙山,前照玉带河。其地大荣山,形似一艘船。杨姓家族四兄弟分别在老大门口上泮片、湾里片、凉亭里片、石板桥片建成四个聚居点,并借助铜鼓石道首尾连接成为一片大园。现在大园村寨内较完整地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和构筑物,建造时代特征明显,石、砖、木制作工艺,带有典型的地域特色。碑记、匾额、遗迹、墓葬、古巷石道、民俗器具,节日祭祀活动,居民庭院等都清晰地记载着大园从唐宋时期以来村寨聚落。

  大园现有公共和居民房屋402处,村寨内沿石道两旁营建的二层封闭式三合庭院高低错落,造型雅致。而这种面阔三间或五间的二层封闭式三合庭院,均以正厅堂明间为中轴线,并在其四周用封火墙及清砌围墙围合,形成宽敞的内院活动空间——天井。正屋为面阔三间或五间的硬山建筑,正屋两侧为厢房。均系二层楼层式,二层一面挑出辟“走马楼”,或二层两面挑出的转角楼。大院正面右侧建穿斗木构架。重门一座:左侧开一小门,以供牲畜关放方便之用。整座庭院围护自成一体,各户之间以铜鼓石巷道分割开来,泾渭分明。前屋后院交叉分布在同一条轴线上,近走高墙深垒,曲径通幽;远眺鳞次栉比,美不胜收。

  大园苗寨古建筑群的建筑艺术主要是石、砖、木的精妙运用,建筑格局因地适宜,建筑工艺古朴大方,具有苗居鲜明的地域技艺特色。大园苗寨古建筑群所保存下来的是宋至清时期原真的建筑组群实体。通过这些古建筑承载的工艺技术,材料质地,制式特征,主体结构,建筑选址及布局等,反映出宋至清时期以来大圆苗寨政治、经济、文化及其他诸方面兴哀成败的历史事实。文物古建筑有:始建于宋代的土地庙,是当地苗民祈神设祭,消灾除难的祭祀建筑。三公同心路(即昌质、昌禹、昌协)为诫勉走出家门后重归故里的村民的一条石头路。三鳣堂是专供村寨,学子讲学课子的场所。4条总长度1800米的铜鼓石铺墁主巷道,把各家各户联系贯通。安葬于荣山的宋朝时期的金紫光禄大夫杨光裕墓,颇具规格、功能齐全的店铺、驿馆,这些都是诠释大圆苗寨明、清时期商贸交往兴旺与发展的实物见证。103栋宋元明清时期的形制各异,浑厚古朴的山墙翘角和穿斗抬梁木构架迭层楼屋鳞次栉比,构画出大园苗寨一幅极具魅力的古典聚落村寨风情画。村内有古飞山庙一座,古寺庙一座,玉带河上有明朝修建的石拱桥一座,后龙山有千年古树22株,300年以上的古树408株。

  沿着古老的铜鼓石路往前行走,赫然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大楼门。属寨子的主要楼门。木质结构,飞檐斗拱,粗犷宽敞。门槛经岁月磨蚀,深深地凹陷下去,门口清幽的大条石被磨的光洁透亮。

  大楼门内就是窨子屋。屋外围全是青砖高墙,也称封火墙,前面爬满年代久远的斑驳苔藓。墙四角筑有鳌头,挺拔威武。墙内是木质结构的房屋。一座窨子屋就是一个巨大的建筑群。按由外到内的顺序,依次是楼门、天井、正屋、厢房。楼门口铺有青条石。进了楼门,是中门。中门内是天井,这是整个院落的中心。地面皆用铜鼓石卵石、片石铺成,中间镶有灵动的花鸟鱼虫图案,千姿百态。天井是休憩、聚会、嘻玩的场所。天井四周是台阶,全部铺宽厚的青条石,侧面同样用青条石板镶嵌。天井有往外排水的暗道。所以,即使雨天,屋内不积不潮。穿布鞋走动也不湿鞋底。登上台阶,便是正屋。这是窨子屋的主楼。当中一间是堂屋。堂屋门当左“三三”(坤)右三(乾)。堂屋门口悬挂四方天灯,四面有字,是为“四知堂”,为纪念先辈杨震,亦为鞭策族人,并效法其清白家风。

  中堂层内供奉着神龛和列祖列宗牌位,金漆让岁月浸洇,更为肃穆凝重。中堂的门窗全部采用镂空,浮雕工艺。大园的居住场所有讲究,长辈住正屋,晚辈住厢房。这仅是一座窨子屋的大致构成。

  大园现有五十座窨子屋,其结构形式,惊人相似。走进大园,如同走进迷宫,巷道四通八达,没有寨里人做向导,幽深的铜鼓石巷道让你走不尽,气派犹存的楼门让你穿不透。楼门外的铜鼓石路铺建有名堂,里面住了几房人,用石块做了标识,外人是无从知晓的。

  寨人对狗十分崇拜,每家饭前再穷的人都要先给狗舀饭吃。

  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杨氏族人要举行各种隆重的仪式,庆祝杨姓的“姑娘节”,又叫“乌饭节”(一种用树叶染成黑色的糯米饭),并要将已出嫁的姑娘都接回娘家过节,吃乌饭,跳苗舞,吹木叶,对山歌,唱傩戏。四面八方的人如潮水般涌来,场面热闹非凡。

  大园古苗寨人文景观十分丰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相当浓郁,至今存留着苗族许多饶有趣味的美丽习俗。

  吹牛角。在大园古苗寨,不会吹牛角的,不懂唱山歌的,不会喝酒的,都算不是真正的苗家人。吹牛角时,号手站在高处显眼的地方,吹出的牛角声,既深远又嘹亮,几乎几十里远的地方都能清晰地听见。

  放鸟铳迎客。这是苗寨最高规格的迎送客仪式。这种习俗一是图个热闹气派,二是驱邪压魔的祈望。

  苗家拦门酒。每当有尊贵的客人进寨子,都要在寨门口摆上一碗碗酒,请尊贵客人们每人喝上一碗两碗或一口两口,表达隆重的礼节,迎接尊贵的客人。

  骑高脚马。高脚马是大园古苗寨盛行的一项民间传统的体育竞技活动,多少年来一直为青少年儿童所喜好。

  打糍粑。大园古苗寨,无论是逢年过节,祭祖、修建房屋、进新屋要用糍粑,男婚女嫁也要打糍粑。

  舞草龙。就是用稻草扎龙,用木棍牵头,不论男女老少,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呼叫狂舞,驱鬼除虫,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成了寨子里每个家庭吉祥发达的象征,一种传统美好的习俗,源远流长。

  巫傩绝技。巫傩文化是一种远古肚饿原始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有巫技、巫术等。

  挤油。又叫挤油尖,是苗乡群众中流行久远的一项比智慧、赛力气、增友谊的体育活动。挤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争强好胜的比赛,二是青年男女嬉戏的游戏,往往是妙趣横生。

  爬藤。是苗家山寨最为古老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苗家青年男女展示自己健壮、力量和敏捷的舞台。

  打地老鼠。地老鼠又叫陀螺,是苗寨青少年们十分熟悉的玩具。

  走过古老的石拱桥,穿过高大的门楼,沿着古老的铜鼓石路往前走,但见古朴的窨子屋,挺立的老桑树,叙说着历史的深沉与厚重,在沧桑的窨子屋旁,听大园长者讲述大山深处最温暖的文化记忆;古旧识字屋旁,听苗家崇文尚狗的动人讲述;走进“刘烨旧居”,探寻苗乡历史的沧桑与厚重;伫立“四知堂”前,虔诚感悟杨家先辈“你知、我知、天知、地知”的浩然;走进稻草人公园,探秘苗家人乡风民俗的古朴与神秘。

  “抬眼是风景,手触是古典,脚踏是历史,呼吸是巫风!”诚哉斯言。

  大园古苗寨,大山深处最温暖的文化记忆!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林道珍 莫平君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