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悠悠千古情思 苗寨文化寻访—— 湖南师范大学“三下乡”实践团走进大园村开展调研
2023-07-13 18:20:18 字号:

绥宁新闻网讯(通讯员 汪子熙 温奕琦 曾喆)探索文旅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讲好非遗传承故事。7月11日,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青年传媒中心走进关峡苗族乡大园村,对当地非遗文化及文旅业等特色产业开展调研活动。

自国家文旅部推出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以来,大园村抓住文旅发展进入涅槃重生新时期的机遇,利用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了一批特色文旅产业。在大园村古苗寨,实践团参观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园苗寨古建筑群”。作为《爸爸去哪儿》《那山那人那狗》等多部影视剧的拍摄地,大园村充分利用当地风景名胜与民族特色等资源,大力推行“文化+旅行”模式。实践团成员了解到,该村采用“以研学旅游为先导、以文旅产业为核心、以非遗文化为灵魂、以基础设施为支撑”的开发新模式,在研学方面开设了竹编、插绣、农耕文化、捕鱼、剪纸等八个课程。村支部书记杨文淼向实践团成员介绍到:“发展旅游业使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非遗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在大园古苗寨非遗苗族插绣研学基地,实践团采访了市级非遗项目插绣课程授课教师周元桃、曾冬娇。曾东娇为实践团成员介绍并演示了苗族插绣的具体绣法。在两位老师的热情讲解和指导下,实践团成员亲手体验苗族插绣的制作过程,对插绣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你只要愿意来学,我们就愿意免费教,如今愿意潜下心来认真钻研苗族插绣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插绣手艺面临失传的威胁。”周元桃向实践团成员阐述了苗族插绣难以传承、绣成品销售渠道不通、插绣手艺人难以靠手艺生存等困境。实践团成员针对上述问题,充分发挥市场营销专业优势,提出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通过直播、拍摄短视频的方式传播插绣文化,打造苗族湘绣特色IP;结合时代特色,利用电商平台探索建设具有大园古苗寨特色的湘绣商业品牌等建议。

“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资源。”当日下午,实践团成员还走访参观了诸葛亮古井、十一阶梯、剪纸基地、清廉文化基地四知堂等地,深入挖掘了大园古苗寨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如今四知堂已经成为了邵阳市内有名的廉政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在走访四知堂时,村支部秘书杨彩虹满脸自豪与欣喜地说道。她为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四知堂名字的历史内涵“天知,地知,我知,子知”和所象征的清廉文化,为实践团总结以党政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经验打下了基础。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成员不仅深入地了解了苗族插绣、剪纸等非遗文化和大园古苗寨的深厚历史底蕴,而且也增强了他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为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的社会责任感。“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前进,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的星空中熠熠生辉!”实践团成员曾喆在调研后如是说到。

青春助力三下乡,乡村振兴在路上。据悉,该实践团已入选“走近千村观察,唱响乡村振兴”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实践团已前往花园阁村、插柳村、大园村等地开展调研活动,探索发展罗汉果种植、文旅业等特色扶贫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后续,实践团将通过制作推送、拍摄视频等方式,充分利用各大媒体平台,对大园古苗寨的独特风情及深厚历史底蕴进行宣传,提升大园村的知名度;同时总结发展文旅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新经验,得出调研报告,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来源:绥宁县融媒体中心

作者: 汪子熙 温奕琦 曾喆

编辑:龙莉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