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9日20时至20日12时,一场大雨袭击了绥宁地区,全县普降大到暴雨,局地出现特大暴雨,由于降雨集中,强度大,造成全县22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据不完全统计,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18亿元。
持续的暴雨造成了严重洪灾,引发泥石流、山洪爆发等自然灾害,多处山体滑坡,桥梁道路损毁,农田被冲,电力、交通、水利等设施相继受损,给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提前防范 精心部署
早在6月18日,绥宁公司接县委、县气象局电话告知,在19-20日期间,全县范围内有一次强降雨过程。在接到通知后,绥宁公司党总支积极响应县委号召高度重视,立即启动防汛应急预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要求各供电所周末不休,全员待命,挑选出精英骨干力量,以党员为先锋,组成党员抗洪抢险先锋队,并加强战前思想动员,随时应对突如其来的各类自然灾害,全力做好防大汛准备工作,确保在第一时间处理各类停电故障,保障抢险救灾的工作能迅速有效的开展。
大灾来临 党员先行
6月19日晚上8点钟,特大暴雨如期而至,在绥宁县寨市供电所依旧灯火通明,以所长陆居磊为首的党员抗洪抢险先锋队正在做着灾情分析。估算着哪些乡镇受灾会比较重,哪些线路容易受到山体滑坡的影响。并及时做好救灾物资准备。20日早上7点多钟,陆所长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山体滑坡、电杆倒杆、古树翻根、道路垮方等一系列灾情,犹如一击重鼓重重的敲在他的心上,凝重的表情下,是对灾民们无尽的牵挂。寨市乡作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早就让这长期战斗在一线的电力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立马展开救灾复电工作,截止20日下午5点,受损的4条10千伏线路陆续恢复供电。仅剩两个偏远的村落因路面塌方严重,无法运送材料而延迟到第二天,待道路疏通后再进山抢修。
困难面前 迎难而上
20日晚6点,抢修队员们个个精疲力尽的躺在休息室,商量着第二天的抢修任务。“大山里手机没有信号,电话也打不通,都不知道那些老人和小孩怎么样了?”陆所长焦急的说到。就这一句话,又悬起了队员们的心。在寨市乡有一个不起眼的村落,位于李家村漏溪,这里四面环山,道路蜿蜒崎岖,全村总共住有30多户村民,稀散的分布在群山里,据了解,该村村民主要以老年人为主,青壮年都外出务工,留下了老人和小孩在家。每个月的用电量甚至不足400千瓦时,这次的特大暴雨更是让这原本就落后的村落再次陷入困境。陆所长当即决定第二天清晨7点钟,带上工具材料哪怕是背也要背进去。当第二天抢修队员来到山脚下时,不尽倒吸一口凉气,本就蜿蜒崎岖的山路加上这几日的暴雨导致垮方,站在熟悉的山脚,却找不到熟悉的小道。如果要进山,随时都有危险发生,更何况还要背着笨重的材料走10多公里的山路。正当队员们有所犹豫的时候,陆所长从车里拿出了共产党员先锋队的旗帜,正是这面鲜红的旗帜,再次点燃队员们的雄心烈火,抄起工具、背好材料、带着食物,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着大山的深处走去。
不是亲人 胜似亲人
经过2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一路磕磕绊绊,在村口坐等救援的老人和小孩沸腾了,在他们殷切的期盼中,终于看到了山外面的“亲人”,首先映入他们眼前的便是鲜红的党旗,队员们本就略显疲惫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村里的一位老者递上一杯水,激动地说到:“看到你们举着红旗出现的那一刻,我们都安心了,山体滑坡导致路面坍塌,我们想出去都出不去,今天你们竟然背着这么重的东西,翻山涉水,就为给我们带来光明,真的是非常感谢啊,因为只要有你们出现,一切困难都不算什么。”经过仔细询问得知,因为雨下的大,村民们储备的柴被雨打湿,山上的低压电杆因为山体滑坡造成倒杆,村里已经停了一天的电,老人和小孩也都一天没有吃热饭了。在了解情况后,队员们将自己用来充饥的食物分发给了受灾的小朋友,看着他们的笑是那么的天真、可爱,让这支钢铁铸成的电力铁军也不禁潸然泪下。
万山丛中 党旗飘扬
在抢修队员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经过1个多小时的紧急抢修,终于恢复了该台区的供电。队员们举着旗帜,高声唱着“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呀子……”,向着另一个灾区继续前进。在这深山老林里,那面鲜红的旗帜显得格外惹人注目。
灾情还在持续,寨市供电所的员工,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疲劳,统筹安排,积极开展自救,特别是党支部在此次抢险救灾中,时刻牢记党的使命,舍小家、为大家,不顾个人的安危,放弃个人的利益,奋战在抗灾一线,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抗灾救灾过程中,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了真正的体现。
来源:绥宁新闻网
作者:黄信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s://wap.hnsnnews.com/content/2014/06/25/10444904.html